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60周年专栏

奉献西部 扎根农科

来源:科技管理处   作者:吕嘉文  时间:2017-08-03 12:00:00  点击:
【摘要】今天,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日子,今天,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特别的日子。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花似海,歌如潮,处处洋溢着幸福与欢歌。今天,让我们共同欢庆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六十周年华诞! 六十年,我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六十年,我们艰苦拼搏,稳步发展。
    今天,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日子,今天,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特别的日子。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花似海,歌如潮,处处洋溢着幸福与欢歌。今天,让我们共同欢庆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六十周年华诞!
    六十年,我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六十年,我们艰苦拼搏,稳步发展。六十年,我们坚持不懈,追求梦想。六十年,不变的是中华情怀,难忘的是报国尽忠,向往的是春华秋实,憧憬的是国泰民丰!
    中国农业科学院光辉而不凡的六十年,也是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光辉而不凡的六十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让我们回眸过往,回顾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坎坷而光辉的发展历程:
    1957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兽医研究室被整体划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1958年,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研究室为基础,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197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下放甘肃省,更名为甘肃省兽医研究所;畜牧三个研究室并入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197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恢复独立建制;以畜牧三个研究室人员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研究所。1996年,中兽医研究所与兰州畜牧研究所合并,组建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成为涵盖畜牧、兽医、兽药、草业4大学科研究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2002年,研究所被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等三部委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在“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中,兰州牧药所获得排名全国第44名、中国农业科学院第11名、甘肃省第1名、全国专业第4名、全国行业第4名的好成绩!
    回首往昔,兰州牧药所坎坷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一代代牧药所人不息的奋斗与执着的追求。盛彤笙、杨诗兴、蒋次升等老一辈牧药所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一代代牧药人扎根西部,上下求索。他们勇攀高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他们一心为民、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他们扎根基层、积极传授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他们牢记宗旨、恪尽职守,终身为农民群众谋福祉。他们在这贫瘠的黄土地上,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辉煌的赞歌,为现代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西北牧区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兽药“喹烯酮”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级新兽药,是牧药所人历经十五年艰苦研究的结晶,是畜牧养殖业广泛应用的新产品。“新兽药喹烯酮的研制与产业化”分别荣获2008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通牦牛”是牧药所人另一项重大成果。它凝结了几代牧药所人二十多年的心血与汗水,科研人员深入严寒的高原牧区,克服种种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新品种及培育技术荣获2005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农牧区动物寄生虫病药物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针对动物抗寄生虫药物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和新兽药开展创新研究,解决了我国抗动物寄生虫药生产技术落后、药物稳定性和长效性差、药物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和生产成本等关键技术问题,对我国流行广、危害严重、缺乏有效防治药物的人畜共患绦虫病、焦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对我国动物寄生虫病防控、保障兽药产业和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成果关键技术在国内10个省、区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山美利奴羊,是牧药所人培育出的我国首例适应高山寒旱生态区的细型细毛羊新品种。填补了世界高海拔生态区细型细毛羊育种的空白。对于促进我国细毛羊产业升级,满足我国毛纺工业特别是高档羊毛的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改善广大农牧民的生活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生态地位和社会意义。“高山美利奴羊新品种培育及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每一项至高奖项和荣誉背后都凝聚着兰州牧药人的智慧和汗水。一代代兰州牧药人几十年如一日,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面对来自生活、家庭中各种压力,在平凡岗位上为我国农业科研事业谱写着绚丽篇章。从普通农业科研人员到高级专家,他们潜心研究、无私奉献、服务三农,没有豪言壮语,却把毕生精力全部倾注到自己所从事、热爱的农业科研事业中。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一脚黄泥,一身尘土;有些带病工作,坚守岗位;有些长期离家在外,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侍奉病重的老人。他们经历了不少坎坷,克服了很多困难,他们以对农业科研的满腔热情来诠释着自身的价值,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农业科研人员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潜心科研的执着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栉风沐雨六十载,薪火相传创辉煌。六十年是一个甲子,六十年是一个轮回。在这振奋人心的新时期与新起点上,兰州牧药人将抢抓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国家畜牧业战略需求与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团队建设,创新管理机制,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推动我国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中国农科院的稳步发展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