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60周年专栏

不忘初心传承国粹 心系牧业开拓创新

来源:中兽医(兽医)研究室   作者:仇正英,李建喜,郑继  时间:2017-08-03 12:00:00  点击:
【摘要】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创新团队 首章 中兽医药学从远古走来,秉黄帝精髓、承伏羲心智、传师皇技艺,与无数动物生灵相伴,共同演绎着大自然的和谐,在华夏文明的篇章中熠熠生辉。中兽医药学以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医哲交融的调节理念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创新团队

首章
    中兽医药学从远古走来,秉黄帝精髓、承伏羲心智、传师皇技艺,与无数动物生灵相伴,共同演绎着大自然的和谐,在华夏文明的篇章中熠熠生辉。中兽医药学以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医哲交融的调节理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保障人类动物源性食品的进程中功勋卓著。关于中兽医药的每一处记载,每一段阐述,每一部典籍,都是一代代中华儿女智慧和努力的积淀,然而翻过这些厚重的历史扉页,谁来续写篇章?国粹的传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1946年,国民政府在甘肃省兰州市成立我国第一所国立兽医学院。1958年,新中国在国立兽医学院原址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自此,传统与现代相互渗透、中西兽医交流融合,中兽医药学以创新研究与交流合作的新面貌开始起锚远航,并从这里走向世界。60年风雨建设,3代中兽医人的集体智慧,铸就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兽医(兽医)研究室“勇于实践,锐意进取”的学风和“厚德博学、勤奋创新”的精神。2014年,研究室组建“中兽医与临床创新团队”,他们继往开来,以年轻的风貌迎接中兽医药学新的机遇和挑战。
承载历史谱新篇  不忘初心传国粹
    现代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具有厚重历史底蕴的中兽医和临床兽医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国中兽医与临床从业人员萎缩,技术水平落后,已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需求。为了担起传承重任,中兽医研究室人员继承了我国老一辈中兽医工作者的遗志,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倾力打造出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特色鲜明的“中兽医与临床创新团队”。团队现有固定人员15人,平均年龄37岁,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5人,其它1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9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3人,博士研究生2人,博士后流动人员1人。这支年轻的队伍,主要从事中兽医基础理论、中兽药生产关键技术、中兽医信息工程、中兽医药现代化、中兽医临床证型辨证技术、中兽医脏腑信息体表化、中兽医针灸物质基础研究等工作。分别带领建设针灸经络、中兽药学、中兽医基础、中药药理、中药药剂、中兽医免疫、中兽医资源与利用、病理学、毒理学等学科方向,成为我国传统兽医和临床领域学科最全的科研团队,培养毕业硕士生15名、博士生5名。“没有中兽医人才,何谈中兽医的明天?”,团队积极申请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将中兽医学列为二级学科培养点,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中兽医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基地,已为行业相关单位培养了大批中兽医专业人才。
    为了展示和宣传祖国传统医学防病知识,研究所依托科技部培训项目,建立了我国首个“中兽医药技术国际培训基地”,已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兽医爱好者提供认识中兽医、学习中兽医防病技术的机会。为了将中兽医药防病技术向海外扩散,研究室分别与泰国清迈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西班牙海博莱大药厂协议开展中兽医学联合实验室建设,旨在让世界更多的享受到我国传统兽医学技术成果。
    团队人员审时度势,努力争取国家和部院支持,依托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传统中兽医药资源抢救和整理”,建设了目前国内中药标本、针具、器皿、文献典籍、影像图文保存量最大最全的中兽医药陈列馆,承担着交流、示范、教学、传播知识等多重功能。目前陈列馆已被评为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室,就不知道什么才是中兽医”的高度评价。
    研究团队在向世界一流研究团队阔步迈进的同时,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课题)70项,科研经费达6900余万元。获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6项,其中省部级4项,所在团队获得文明班组1次,所在研究室获得文明处室2次。获授权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或外观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2项。创制中兽药新产品12个,获国家新兽药证书4项,转让科技成果9项(转让金额256万余元)。先后发表科技论文158篇,其中SCI论文22篇,国内核心期刊文章100余篇,出版著作8部(其中视频1部)。
攻克技术难关,带动行业科技进步
    经过现代科技物化洗礼之后的中兽医学,提升了自身科技层面,超越了传统延续平台。团队以甘肃省丰富中草药资源和种植为支撑,在甘肃省大力支持下建设了第一个级别最高、设施设备齐全的中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我国中兽药工程化技术研究和中兽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随着畜牧产业模式转变与升级,传统理论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成为当务之急。面对限制行业关键问题,团队迅速转变思维,提出了中兽医药与临床兽医学的现代化理念,积极向相关部委建言献策,国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科研计划中,连续重点资助了“中兽药现代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兽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兽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代中兽药研究与新药创制”,总经费近1个亿。团队首席李建喜与团队主干郑继方等分别在相关项目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解决限制行业发展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首次建立了中药有效成分生物工程化提取技术,不仅提升了有效成分提取率,而且解决了中兽药机体内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禽用中药给药难的问题,研究室相关人员经过几百次试验,研发出中兽药崩解片,为中兽药在饮水中均匀分散提供技术支撑。为了解决实验室技术与实际生产工艺无缝对接问题,研究室建立了集水提醇沉、中药发酵、喷雾干燥、真空干燥、水分测定、溶出度测定、硬度测定、薄层色谱、高效液相等融为一体的中兽药加工工艺研发和评价系统。面对市场无抗防病技术需求的上升、中药新产品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研究室大力开展中兽药新产品创制,已研发出临床效果确切中兽药新产品50个,近5年来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6项,并已全部实现了成果转化。
    近几年,学科建设的成绩斐然、相关研究工作也开展的如火如荼,更得益于这群怀揣梦想又激情昂扬的传统兽医学传人和默默工作在兽医一线的中兽医与临床创新团队达人。正如团队首席李建喜所说,他们为开创我国中兽医与临床兽医的再次辉煌不忘初心、满怀激情,为传承华夏文明而筚路蓝缕漫漫求索。
开拓创新,以现代化中兽医药支撑畜禽绿色养殖体系
    中兽医药是世界上传承和发展最好的传统兽医学保健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绿色优质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面对世界各国严格控制兽用抗生素的现状,团队人员与时俱进,根据畜禽绿色养殖疾病发生规律,借助现代新技术和新方法,研发了多项中兽医精准诊断技术和优质中兽药新产品。同时不忘将科研工作与农牧民、养殖户生产实际结合,与他们面对面、心贴心接触交谈,发挥中兽医与临床优势,实打实解决诉求。团队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奶牛健康养殖重要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支持下,依托研究所建设的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疾病控制功能研究室,常年奔波在奶牛场,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将研发的新药“黄白双花口服液”、“益蒲灌注液”、“射干地龙颗粒”、“益母内仙酊”等40多个产品与相关疾病防治技术资源整合,分别建立了犊牛腹泻中兽医防治技术、鸡呼吸道混合感染中兽医防治技术、奶牛主要产科病中兽医防治技术、猪胃肠道疾病中兽医防治技术模式,并在产业中进行了大规模试验示范,显著降低了相关疾病发病率,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务实得以中兽医药“治未病”理念为主导,依托实力中兽医药新产品,支撑畜禽绿色养殖体系。
尾声
    在祖国辽阔的西北,这里自然环境多样,多民族农牧并存,人文交融。像黄河亘古的源泉,60年是块丰碑,它见证了一群可爱的中兽医药传人,在这片土地上孜孜以求,默默进取。历史也像黄河水一般湍流不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的每一位工作者都有心中的责任与荣耀,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将中兽医药成果灌溉到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