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创新团队
兽药创新与耐药性科研团队
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
首席科学家 张继瑜
张继瑜,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中国农业科学院兽药创新与安全评价创新团队首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任农业农村部兽药创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动物药品学分会副理事长,国家兽用化学药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农业部新兽药评审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长期从事兽用化学原料药及新制剂的研制、兽药制备技术研发与细菌耐药机理研究。先后研制了国家一类化学新兽药“喹烯酮”、二类新兽药“羟氯扎胺”、“塞拉菌素”和中兽药“板黄口服液”。在抗寄生虫、抗菌药 物筛选、新剂型及制备技术研究应用、细菌耐药性机理研究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抗寄生虫药物作用靶标筛选、药物缓控释技术和载药系统研究、养殖环境和牛肠道杆菌耐药机理以及传播机制研究,为动物感染性疾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兼职甘肃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宁夏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兽医科学》《中国兽药杂志》《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动物医学进展》杂志编委,《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Journal of Entomology and Nematolog》《Arabian Journal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杂志审稿人。
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重点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等科技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研制并取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2项,二类新兽药证书4项,三类新兽药证书1项。主编出版著作9部,培养研究生60余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项。
团队简介:
兽药创新与安全评价团队围绕国家食品安全与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创新兽药的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重点开展新兽药筛选技术和方法学研究、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新兽药安全评价和兽药新制剂创制;通过新兽药的研发加强兽药学科建设,取得创新兽用药物,并在兽药基础研究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取得显著进展,提升兽药研究创新水平。
研究方向
1. 兽药筛选与新产品创制
开兽药作用靶标发现、药物筛选、化学合成,创制新产品,实现产业化。
2. 兽药制剂技术研发
兽药纳米、包被、缓控释技术研发应用,实现药物稳定性、长效性、靶向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研制新制剂。
3. 微生物耐药性及防控
揭示草食动物肠道杆菌耐药机理,以及耐药性在动物、环境的传播机制,为耐药性防控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团队人员
团队人员50余名。其中固定研究人员11人,包括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5人,助理研究员3人;科研助理5名;研究生30余名。团队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第二层次3人,所级青年英才2人。
科研进展
近期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型动物药剂创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陇中南山区肉羊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在研5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国家人才项目、省部重点科研项目等20多项。
代表性科研成果:
1.创制“赛拉菌素原料”及“赛拉菌素滴剂”、“羟氯扎胺原料”及“羟氯扎胺混悬液”“板黄口服液”等系列国家新兽药
“赛拉菌素”原料药及制剂分别获批国家二类新兽药,该药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广谱驱虫药,主要用于动物体内线虫和体外节肢昆虫的防治,与同类产品比较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羟氯扎胺”原料药及制剂为最新动物抗吸虫药物,对牛羊肝片吸虫有特效,上市以来在临床大面积应用,取得了广泛经济社会效益;“板黄口服液”为兽用中药复方制剂,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类顽固性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特别对鸡、牛病毒、细菌等病原的混合感染的防治,具有高效、安全、低毒、临床使用方便和无残留等优点,获批国家三类新兽药。2.重点科技奖励
(1)新兽药喹烯酮的研制与产业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
(2)农牧区动物寄生虫病药物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
(3)新型安全畜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应用,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
(4)动物专用原料药及制剂创制与产业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