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猫感染弓形虫的非编码核糖核酸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兽药创新与耐药性创新团队揭示了弓形虫感染猫以后的非编码核糖核酸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贫困所致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上。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感染人和温血动物的寄生虫病,是一种世界性人畜共患病。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广泛,但终末宿主却具有唯一性,既猫科动物。作为人类最亲密伙伴之一的猫,普遍有感染弓形虫并加大人类感染弓形虫的风险。近年来,国际学界陆续发现非编码核糖核酸具有基因调控作用,然而弓形虫感染猫科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基因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猫小肠在弓形虫感染后环状核糖核酸、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和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谱,将有助于阐明非编码核糖核酸在弓形虫感染病理机制中的角色,在研发弓形虫感染新型干预策略上迈出关键一步,对保障人类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青年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40249-023-0112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