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 科技支撑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杨博辉先进事迹
2017年以来,杨博辉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农业科学院60周年贺信精神为指引,以细毛羊良种国产化为抓手,推动科研攻关,开展科技推广,在科研与脱贫攻坚两条战线做出了卓越成绩。
杨博辉,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自1986年工作以来长期从事绵羊育种研究,现为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与方法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细毛羊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羊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先进个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领军人才,荣登中国农业科学院“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光荣榜。
推进高山美利奴羊新品种的创新提高
杨博辉于2015年主持育成了世界首例适应高山(海拔2400-4070米)寒旱生态区,羊毛纤维直径主体为19.1-21.5微米的毛肉兼用型一流美利奴羊新品种——高山美利奴羊。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之际发来贺信,提出了“三个面向”“两个一流”和“一个整体跃升”的指示。指示精神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指明了主攻方向,也与杨博辉的孜孜以求不谋而合。杨博辉常说,新品种的育成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起点,关键在于能否持续创新提高。
3年来,杨博辉知难而上,苦干实干,频繁奔波于牧区,迎寒风顶烈日,加强肉用和多胎品系培育,大力开展高山美利奴羊新品种的发展提高和扩繁推广,全面实现细毛羊良种在高山寒旱生态区及类似地区国产化。 经过3年以来强有力地发展提高、扩繁推广及持续创新,目前已建立了高山美利奴羊新品种的完整结构,种群数量达40余万只,在甘肃省细毛羊产区已实现全覆盖,并推广到青海、内蒙、新疆、吉林等细毛羊产区,累计改良细毛羊1000余万只。经专业机构测算,年均获经济效益3.31亿元。
3年来的艰苦奋斗,有力促进了羊产业的转型升级,保障了国毛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与议价权,对维护草原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对细毛羊产区的脱贫攻坚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的三重效益收获。良好的推广态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影响力,先后得到农民日报、中国科学报、甘肃科技日报、兰州日报、兰州晚报、兰州电视台等国内主流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
“四位一体”综合集成模式助力农牧民脱贫致富
面对以养殖细毛羊为生计的广大藏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任务,杨博辉时刻心系牧区,心系群众,努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群众致富、推动贫困地区脱贫的支撑力。
他带领创新团队创新集成了高山美利奴羊系列高效繁育、饲养、疫病防控、生产加工及冷鲜储运等技术模式,建立了“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利益联结的全产业链发展生产模式,创建了“集中培训+效果观摩+靶向示范”技术推广模式和“互联网+特色体验+品牌连锁”产品推广模式,建立了“政产学研融推用”有机契合的组织管理和创新转化服务模式,形成了高山美利奴羊产业化绿色发展“四位一体”综合集成模式。集成模式下,每只母羊年增加效益150元左右,繁殖成活率提高38%左右,草场的载畜量降低30%,育肥羔羊售价提高180元;羊毛综合品质显著提高,每公斤羊毛售价提高16元,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成绩显著,心系未来
3年来,杨博辉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高山美利奴羊新品种培育及应用”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羊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模式创新与利用”,授权发明专利2件,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项,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篇,培养博硕士生6人。与国际家畜研究所等国外一流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了长期团队人才培养和合作研究机制,与澳大利亚谷河家畜育种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研究协议和西澳37家细毛羊农场主建立了定期互访合作交流机制,正在建设国内外领先的细毛羊资源与育种学科和团队。继高山美利奴羊新品种育成后,杨博辉说,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就是要做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是要为广大农牧民的最根本利益服务。秉持“新品种培育永远在路上”的信念,发扬顽强坚守和锐意创新的精神,杨博辉正在开展生态差异化多胎细毛羊和舍饲专门化肉羊新品种培育,力争培育出世界一流的羊新品种,致力科技支撑畜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