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粪污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演替动态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兽用天然药物与抗生素替代团队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奶牛养殖场三种粪污处理方式(厌氧发酵、静态堆肥和有机肥料生产)对耐药细菌、耐药基因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揭示了奶牛场不同粪污处理过程中耐药细菌、耐药基因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演替的动态变化,并为进一步优化粪污处理方法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Dairy Science(乳品科学杂志 )》上。
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其资源化利用的效果,三种粪污处理方式对抗生素耐药细菌、人畜共患病原菌和耐药基因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静态堆肥和有机肥生产过程降低了氯霉素耐药基因fexA和致病菌河流弧菌的数量,厌氧发酵显著降低了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条件致病菌粪肠球菌和弗氏大肠杆菌的数量。静态堆肥和有机肥生产过程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病原菌和优势物种的影响较厌氧发酵效果更好。通过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在3种粪污处理方式中,与膜转运和氨基酸代谢相关的基因丰富;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氨基酸、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增加。在3种处理方法中,发酵后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均增强,静态堆肥最为明显。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