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调控牦牛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了参与调控牦牛骨骼肌能量代谢和肌纤维类型转换的关键候选基因、调控因子及信号通路,为牦牛肉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肉类科学(Meat Science)》。
动物的骨骼肌由多种类型的肌纤维组成。根据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多态性,可将肌纤维分为慢速氧化型(I型)、快速氧化型(IIA型)、快速酵解型(IIB 型)和中间型(IIX 型),这些肌纤维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和代谢特征。研究表明,肌纤维类型与肉色、pH值、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等肉品质性状密切相关。该研究对牦牛氧化型肌纤维为主的股二头肌和酵解型肌纤维为主的腹外斜肌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共鉴定到1436个差异表达mRNAs,1172个差异表达lncRNAs和218个差异表达circRNAs。进一步分析发现,差异表达lncRNAs和circRNAs调控的靶基因主要参与骨骼肌能量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该研究还构建了与骨骼肌能量代谢和肌纤维类型转换相关的mRNA-miRNA-lncRNA/circRNA多维调控网络,为解析牦牛肉品质性状形成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