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网]好技术新品种助推甘肃环县肉羊养殖高产高效
11月14日,“肉羊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优质高效肉羊新品种培育”现场观摩会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举行。此次活动观摩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稳产保供任务“肉羊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和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任务“优质高效肉羊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项目在环县的最新实施进展,旨在展示适合在广大农区推广的先进的肉羊养殖技术模式和新品种培育经验,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环县草羊产业基础,推动最新研究成果为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肉羊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牧药所”)牵头,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料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和9个创新团队及地方优势科技资源,组成协同创新团队共同实施。该项目旨在围绕肉羊产业重大需求,通过技术团队的联合攻关,加速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实现肉羊产业绿色、降本、增产、提质、增效。“优质高效肉羊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项目,通过成立“中环肉羊”育种委员会,建立商业化育种机制,联合开展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加快中环肉羊新品种培育,助力打赢种业翻身仗。
此次活动共分为现场观摩和座谈会两个环节。在环县山城乡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与会领导、专家以及企业代表走进“中环肉羊”育种羊舍,观摩“南湖F1”“陶湖F1”和“陶南湖F2”等杂交群体,了解育种情况以及数字化系谱、基因检测、腹腔镜人工授精、B超孕检等育种技术。在环县曲子镇西沟村,与会人员先后观摩了环县西沟众鑫农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肉羊营养供应中心“TMF快餐料”饲喂技术模式、西沟羊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育户繁”良种选育扩繁技术模式,以及“自繁自育户”和“返乡创业养羊户”代表农户的养殖情况,实地察看新技术和肉羊新品种的推广示范效果。
“目前全镇羊养殖存栏量是102000只,预计年底全镇羊饲养量能达到21万只。”曲子镇镇长黄国锋介绍,中国农科院带来了科学标准的养殖技术,从养殖思维、管理方案、疫病防治等各个环节为西沟村提供帮助,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在现场,与会人员还听取了来自兰州牧药所、饲料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的科技人员就“中天1号”“中天2号”紫花苜蓿推广应用、肉羊秸秆日用加工利用技术、肉羊常见病治疗等关键技术对草羊产业的支撑作用进行了汇报。
座谈会上,兰州牧药所绵羊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发布草羊业高质量发展“环县模式”和“优质高效肉羊新品种(‘中环肉羊’)培育”简报。“环县模式”是指:以“三羊开泰”的产业体系、“五级车间”的生产体系和“七位一体”的经营体系为引领,以“种好草、配好料、养好羊、出好品、卖好价”为标准方法,在“环县技术模式”“环县标准”“环县课堂”培训示范和“环县羊倌”技术人才品牌的赋能下“众口一词念羊经,一心一意兴羊业,千家万户发羊财”的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为“环县模式”赋能的是来自项目团队的28项关键技术,“社育户繁”良种选育扩繁、“三级二元”高效杂交、“TMF快餐料”饲喂和“直线育肥”优质肥羔生产4个技术模式。依托“环县模式”,2022年底,环县羊只饲养量达到360万只,出栏190万只,产值55亿元,养羊农户人均来自草羊产业收入达到70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9%。
2021年,兰州牧药所成立了商业化“中环肉羊”育种委员会,建立了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基地,创新应用“中环肉羊”专用育种芯片和基因组选择等关键生物育种技术,培育理想型育种群体7461只,至今已完成杂交创新阶段目标任务。将来,“中环肉羊”育成后可助推打破我国种羊主要依赖进口的困境,实现肉羊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具有重大现实价值和战略意义。
会议指出,稳产保供“肉羊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和种业创新“优质高效肉羊新品种培育”项目,需要加强科研院所研发体系和企业市场体系的协同攻关,加大饲草和肉羊种业创新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一流专门化肉羊新品种,提升种养户整体水平,共同探索区域草羊业问题系统解决方案,破解草羊产业绿色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遴选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成熟先进技术,构建易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技术模式,持续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化上中下游种植养殖从业者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