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 图片新闻

解题种源“卡脖子” 牛羊吃上太空草——嫦娥五号搭载航天育种实验材料在京交接

来源:办公室   作者:符金钟  时间:2020-12-30 00:00:00  点击:

    2020年12月23日,国家航天局向航天育种联盟及其搭载单位移交嫦娥五号搭载航天育种实验材料的交接仪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喜、副研究员杨红善出席活动,并接受由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移交的嫦娥五号搭载样品及证书。

    在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的支持下,经过严格评审和地面试验,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定向征集了包括兰州牧药所在内的多家单位提供的水稻、苜蓿、燕麦等各类农作物、林草花卉种子共30余种实验材料。2020年9月5日装入嫦娥五号探测器,11月24日成功发射,历经23天的飞行,于12月17日顺利返回,20日从嫦娥五号返回器中取出。这是自1987年我国先后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开展航天育种搭载实验以来,再次进行的深空航天育种搭载实验,涉及空间诱变机理、解析作物种子响应深空环境的遗传机制,创制种质资源和培育新品种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科学与应用研究实验。

    李建喜在发言中指出,苜蓿对我国畜牧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兰州牧药所从2009年开始关注并参与牧草航天育种,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已经成功培育国家牧草新品种“中天1号紫花苜蓿”,与国内外同类品种相比,适应性更好、产量提高、品质提升,使得生产效益增加、市场前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研究将立足西部,以本次搭载的紫花苜蓿和燕麦两大主要牧草种子为基础材料,重点开展品种选育和机理研究,并尽快出成果。

    据杨红善副研究员介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学科引领下,兰州牧药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培育团队于2009年创建了“牧草航天育种资源圃”,先后通过7次返回式飞行器搭载了9类42种北方地区主要牧草种子,种类包括牧草、生态草、草坪草和观赏草。此次牧草搭载的目的是围绕国家种业战略,创新种质资源,获得优异育种材料,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突破性的牧草新品种,促进解决我国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优良“品种”稀缺的“卡脖子”问题。此次搭载的牧草种子分两类,一个是被誉为“牧草之王”和“牛奶生产的第一车间”紫花苜蓿。一个是燕麦,也是高海拔地区的优质牧草。这两个牧草解决什么问题,就是牛羊的口粮问题,就是要通过让牛羊吃上太空草来有效解决困扰草产业种源的“卡脖子”问题。预期获得以下研究成果:一是获取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优良种质资源,并解析重要变异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服务于牧草品种选育;二是选育一批丰产、优质、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的牧草新品种;三是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提升我国草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