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首席科普专家”走进安西路小学讲述航天育种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积极响应“全国科普日”活动号召,于9月22日举行以“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科普活动。活动邀请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团队首席、兰州市“金城首席科普专家”杨红善副研究员,到七里河区安西路小学做趣味科普讲座。本次活动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七里河区科学技术协会、安西路小学和兰州牧药所协办。安西路小学的50名师生参加讲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杨红善的讲座以白居易的诗歌开篇,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立刻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
古诗如何与现代科学产生联系呢?杨红善从“草”开始讲解,继而延伸到牧草、粮食、种子和航天育种,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介绍了“原上草”的相关科学知识。他对同学们讲,“中国以世界9%的耕地面积(18.2亿亩)、6%的淡水资源,生产出占世界16%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中国14亿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尽管咱们国家地大物博,但还是需要依赖国外粮食进口才能保证大家的每日消耗。所以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杂交水稻造福了无数人,袁老也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农业科学事业。就这样,人们才得以不用忍受饥饿,吃上一口饱饭。”
以苜蓿为例,杨红善说:“把苜蓿种子送上太空走上一遭,部分种子就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先上天再入地,经过不断地筛选培育形成新品种,从而提高质量、提升产量。就像孙悟空,他有上天入地的本事,非常厉害,咱们的种子也一样,上天入地后就会变成更厉害的种子。”同学们惊叹杨红善的这一比喻,“噢!原来如此!”便立马理解了种子上天前后的变化,也对航天育种这一高科技育种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有同学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学到的知识“我知道香蕉的种子原来是比较硬的,后来为了改善口感,科学家们把香蕉种子进行改良,才是现在软软的、小小一颗的样子。”“我看过一个纪录片,有一个人在高山上采了一株植物,过几年再去的时候哪里都找不到那种植物了,就是因为人们的破坏,改变了原本的生态环境,导致某种植物灭绝。所以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不能随意破坏花草树木。”“我还知道陇椒也是去过太空遨游了一圈,回来之后口感风味更好了!”……
这一堂精彩的科普课让平时“高大上”的科学技术立刻变得“接地气”,杨红善的讲座和同学们的分享也让这个活动更生动有趣,希望这一颗小小的“科普种子”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将来为我国农业科学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