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填补国际空白!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无角牦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邱晨辉)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获悉,由该院兰州牧药所研究员阎萍领衔的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经过20多年研究、试验,于前不久成功培育出无角、适宜舍饲化的牦牛新品种——“阿什旦牦牛”,该成果填补了牦牛无角舍饲化国际空白。
这也是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所和青海大通种牛场继成功培育大通牦牛之后,再次培育出的牦牛新品种,标志着我国在大动物育种领域再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牦牛是青藏高原牧民重要的生活和经济来源,但由于牦牛品种退化、养殖方式落后等原因,不少地区依靠牦牛产业脱贫攻坚难度较大。阿什旦牦牛因产于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境内海拔4380米的阿什旦雪山而得名,这种牦牛外表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长牛角”,性格温顺。
按照阎萍的说法,无角是重要的生产性状,可以减少牦牛打斗带来的互相伤害,增加饲养密度,提高产出率;无角还便于舍饲,舍饲化可将传统散养方式8到9年的牦牛生长周期缩短到3到4年,缓解牧场过载、增加产业效益作用显著。
她说,无角牦牛适宜在青藏高原寒旱草原生态区及其他类似地区推广利用,能有效解决牦牛养殖长期依赖天然草地分散放牧、生产方式单一、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构建更具发展潜力的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丰富高原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产业发展的种源需求。
来自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所的数据显示,阿什旦牦牛培育期间,科研团队向青海、甘肃等省区中试推广种公牛3950头,改良当地牦牛品种。改良后裔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平均繁活率59.98%,比当地牦牛提高11.72%;死亡率为1.24%,比当地降低4.32%;18月龄体重平均为92.77千克,比当地同龄牦牛高18.38千克,提高了24.7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7846137431880261&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