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曾奎
卢曾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聚焦绵羊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与分子育种应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绒毛羊产业技术体系、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等6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件,参与审定羊遗传新资源4个,为我国绵羊种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1)细毛羊重要经济性状功能位点系统挖掘与产业化应用
针对高山美利奴羊体重、羊毛性状两大核心经济性状,开展GWAS并锁定显著相关SNP 1178个;首次绘制细毛羊全基因组CNV图谱,发现并验证19个对羊毛性状具有关键调控作用的CNV区域。参与团队构建超细毛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羊毛纤维直径较原品种降低7.35%。参与团队研发了国内首款细毛羊50K SNP液相专用芯片,位点检出率≥94%,已成功应用于超细毛羊新品种培育,羊毛纤维直径预测准确性从0.59提高到0.70,准确率提高了19.04%,有效推动细毛羊种业由常规育种跨越到基因组育种时代。
(2)藏绵羊基因组近交系数精准评估及高原适应性位点深度解析
系统评估了青藏高原11个代表性藏绵羊种群基因组近交系数,制定分级保护与高效利用方案,为藏绵羊种质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针对高原极端环境,开展24项抗逆性状GWAS并挖掘到85个显著关联SNP,涵盖免疫、抗氧化、抗病等关键通路,构建藏绵羊高原适应性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核心群体抗病力较传统选育群体提升11.27%,显著增强了藏绵羊在极端环境中的健康水平与生产性能,为高原特色种业振兴与牧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