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中环肉羊”新品种培育取得重要进展
新甘肃客户端环县10月16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思璇)“‘中环肉羊’新品种培育进入横交固定攻关阶段,核心群达到5813只,有望成为甘肃省第一个舍饲专门化肉羊新品种。”今天,在庆阳环县召开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高效肉羊新品种培育与应用”和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县模式’熟化推广”项目现场会上,来自畜牧行业专家学者、科研代表及养殖企业,共同见证了两个项目带动下“中环肉羊”新品种培育取得的重要进展。
据悉,项目汇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7个研究所的10个创新团队专家,联合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形成了“国家队+地方队+企业队”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攻关矩阵。以突破性培育“中环肉羊”新品种为核心任务,在以湖羊为母本,陶赛特羊、南丘羊为父本开展杂交育种的基础上,集成基因组选择、高效繁育、精准营养等前沿技术,破解我国肉羊种源“卡脖子”问题。同时进一步优化肉羊全产业链中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及支撑这三大体系的技术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振兴样板。
与会人员先后来到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和曲子镇西沟村,现场观摩了通过集成肉羊全产业链高质高效发展的28项核心技术。目前,项目构建了羔羊超数排卵和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体系,显著缩短世代间隔;集成了优化肉羊“TMF饲料”饲喂和“直线育肥”肥羔生产技术模式,有效破解饲草料配方优化和羔羊断奶掉膘难题;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政科企紧密合作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形成了全链条创新、品种技术快速迭代的良好生态。
会上,环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共同签署了《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协议》。今年,项目将在现有基础上紧盯肉羊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痛点及难点,查缺补漏、优化升级;在环县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广“环县模式”,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逐步扩大推广半径,推动“环县模式”在全国更多肉羊主产区落地生根。